傳統上,特別是華人社會,男性在家庭體系之中代表權威和力量。但不知怎的,今時今日,有部分丈夫/父親的地位卻不符比例地卑微,值得大家深思。

筆者常常遇上跟Robert 狀況相似的丈夫,起初他們都覺得男人大丈夫,總不能跟妻子斤斤計較,於是選擇「忍讓」,他們都曾經嘗試商量,最後都不獲接受,從此認定了「講都無用」。男人都怕煩怕吵,都選擇「息事寧人」。他們不再當面跟妻子講出他的想法和感受,明知但不處理妻子的錯誤。直至大問題出現了,有些為自己的「無能為力」乾着急,更有些選擇離開。

逼著Joyce和Robert面對家庭關係問題的,是已經十五歲的女兒的行為情緒日益偏激。叫他們擔心的,是再過兩三年,女兒中學畢業之後,何去何從?!

要改善家庭關係,重點並不在於找出誰對誰錯,這些恩怨情仇,剪不斷理還亂,與其花時間又吃力不討好,不如集中精力,讓家庭各位成員,看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語、一舉一動如何影響到摯愛的家人,從而在心態上、認知上,甘願作出改變。

要扭轉眼下的局面,Robert要離開他的舒適圈,拼棄「無能為力」式的自怨自艾,重新啟動丈夫和爸爸的角色。學習對妻子和女兒恩威並施,妻子需要的關懷,方法可以參考前文:《愛的溝通》,至於女兒,Robert須要為她循序漸進地重新定立適當的規範,重拾父親該有的尊嚴。

要成功做到以上, Joyce要全力配合,包括學習支持丈夫的意見,尊重丈夫的決定,對女兒的管教,更加要站在同一陣線。自覺「以理服人」的Joyce,必須從母親的陰影下慢慢走出來,學習放下這扮根深蒂固的自覺,幫助丈夫提升家中的地位,凡事有商有量,不再一意孤行。

至於女兒,服用合適的藥物,以舒緩她的過度活躍症的症狀,讓她可以平心靜氣地去理解,由她的自身利益出發,讓她明白她不可能持續地在偏激的行為情緒下不健康地長大。

無論多周詳的計劃,實行時總是會遇上預計不到的困難。這一家人的前路漫漫,可能需要數以年計的努力,方見成效,過程反覆多變,知易行難,祝福!

#我不是媽媽的寶貝

#愛的溝通

#知易行難
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圖片來源︰由作者提供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